博鱼体育为“星星的孩子”撑起一片天 ——探访三门峡市中心医院儿童心理行为中心

  博鱼体育试着自己走一走”“就是这样,保持平衡”“你可以的,贝贝(化名)加油……”近日,在三门峡市中心医院儿童心理行为中心,治疗师正带着3岁的贝贝走“独木桥”。从外表上看,贝贝和正常的孩子没有什么区别。其实,她是一名孤独症儿童。

  孤独症儿童又被称为“来自星星的孩子”,他们的康复过程是一条漫长而曲折的路。为了给“星星的孩子”一个灿烂的未来,三门峡市中心医院儿童心理行为中心利用高端学术资源,引入“医教康”一体的康复理念,将医学诊断、治疗与康复干预、特殊教育、心理行为矫治有机结合,探索出特色鲜明的个体化康复体系。

  截至目前,该院儿童心理行为中心已接诊来自全国12个省的两万多名儿童,省外救治比例达26%,市外救治比例达60%。

  走进儿童心理行为中心,宛如进入了一个色彩斑斓的童线岁多的彬彬(化名)正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专心绘画。

  彬彬2岁4个月时被诊断为重度孤独症,当时彬彬的父母绝望到企图轻生。抱着最后的希望,彬彬的姥姥带他来到三门峡市中心医院儿童心理行为中心。

  当时的彬彬已经4岁7个月了,还不会说话,只能发出‘啊、啊’的声音,别人叫他,他也没有什么反应。经过系统评估,儿童心理行为中心主任董玉红为彬彬制定了一套个体化的康复方案,并在训练中全程模拟幼儿园的环境及上课模式,由专业的医生、康复治疗师、心理治疗师对其一对一指导。

  经过4年的治疗,彬彬从只会说“啊”到会喊“妈妈”,从每次只能说单个词语到能说出一句完整的话。看着彬彬的进步,姥姥激动得热泪盈眶。经过入学测查,彬彬的智力水平已经达标。如今,他一边上课一边做康复训练。一家人再次燃起了对生活的希望。

  在董玉红看来,孤独症儿童的康复不能仅依靠医院,家庭干预、学校教育也是重要环节。2019年,儿童心理行为中心先后与东南大学、英国剑桥大学等国内外知名院校开展深入合作,将学校教育融入康复治疗,并通过筛查评估-诊断-康复教育-再评估的模式,为18岁以下患儿提供全生命周期的诊疗服务。

  “孩子经过康复训练后,我们会对他们进行入学测试,能够适应学校生活的就进入学校学习;一部分不适应学校生活的,可以进入我们的医教康学校;对于大龄且不能上学的孩子,我们会定向开展职业技能培训,让他们掌握生活技能,以便今后更好地在社会上立足。”董玉红说,目前中心开设有学前教育、小学教育等课程,可满足不同年龄段儿童的需求博鱼体育。3年来,经过康复训练,融入学校的孩子就有80余人。

  “儿子今天给了我太多的惊喜!放学回来跟我说‘想爸爸、要找爸爸’;快到睡觉时间了,自己主动去刷牙。我真的很感谢儿童心理行为中心的老师们!”这是来自山西的李先生发在微信朋友圈里的一段话。

  李先生的儿子牛牛(化名)患有重度孤独症。起初,牛牛不会自己吃饭,也听不懂别人说的话。让李先生欣慰的是,在三门峡市中心医院儿童心理行为中心经过系统化的儿向技能训练后,孩子有了明显的变化,能听懂简单的口令,也知道上厕所要去卫生间了。

  儿向技能训练是儿童心理行为中心的一项特色治疗手段。传统的康复模式主要通过正性强化训练,反复对孩子进行培训直到其掌握,但这样机械化的训练方式让孩子们失去了自主性和独立思考的能力。

  2021年,三门峡市中心医院参与了东南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禹东川的儿向技能科研项目,形成了以儿童为中心,以“四个适应”(适应生活、适应学习、适应工作、适应社会)为目标的训练服务体系,成为国内首家儿向技能训练服务体系的落地医院。

  “儿向技能训练就是以儿童为中心,以正常儿童发育里程碑为参考,通过‘感知觉与运动’‘言语和语言’‘学习能力’‘情景化教育’和‘家庭支持’5个路径,让孩子更好地适应生活、适应学习、适应工作、适应社会。”董玉红说。

  基于儿向技能训练服务体系博鱼体育,儿童心理行为中心开设了语前技能训练、构音训练、社交沟通能力训练、象征能力训练等多种课程,通过视、听、触等多感官刺激,激发儿童的情绪,诱发他们主动思考。

  有关数据显示,大约每100个孩子中就有1个孩子患有孤独症。目前,中国孤独症患者已超过1000万,其中14岁以下儿童患者超过200万,并以每年近20万的速度增长。

  “儿童发育异常,发现越早博鱼体育,治疗越及时,效果越好。因此,孤独症的早期筛查诊断迫在眉睫。”董玉红说。

  为推进筛查诊断工作落地实施,三门峡市中心医院领导班子想在先、走在前。作为三门峡市政协,三门峡市中心医院院长张君平3年来7次提交关于儿童孤独症的提案。在三门峡市人民政府的领导及市卫生健康委、市残疾人联合会等多部门的支持下,三门峡市中心医院自主研发了儿童心理行为预警征筛查软件,覆盖市、县、乡儿童孤独症人群,目前已累计筛查7万多个家庭。

  同时,三门峡市中心医院依托自己“河南省儿童语言康复医学重点实验室”的优势,建立起以高危儿管理为基础的乡镇卫生院或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初筛、县级妇幼保健机构复筛、市级妇幼保健院诊断与康复的转诊制度,实现对言语及语言障碍患儿的早发现、早诊断、早干预、早治疗。

  为了让更多家庭了解孤独症,董玉红带领团队利用每年的“世界孤独症日”开展线上科普宣教活动;开展孤独症及儿童残疾防治知识“进基层、进社区、进学校”,培训人员达千余人次;组建了两支关爱儿童公益团队,先后组织活动百余场。

  “这不是仅靠一两个人的力量能做到的。儿童心理行为中心能有今天的成绩,离不开政府的帮助和院领导、专家们的大力支持,以及科室所有同事的配合。”董玉红感慨地说。

  “希望每一个孩子都能有尊严地生活。”在谈到对儿童心理行为中心未来的规划时,董玉红有这样的愿望:进一步完善市、县、乡筛查网络;希望团队能有更多出国学习的机会,把更先进的康复技术带回来;希望联合社会各界的力量,在医院里办一所公立的孤独症儿童学校,减轻家长的负担,为三门峡乃至晋陕豫地区的老百姓“兜底”。